“网红第一股”如涵控股完成私有化交易,赴美上市仅两年
4月22日,如涵控股发布公告称,已完成私有化交易,将从纳斯达克退市。
狗万官方网站资料显示,如涵控股成立于2001年1月3日,主要从事经营并建立网络红人的社交电商网店,针对风格固定、个人品牌已成型的用户,为其提供供应链管理等基础运营服务等。主要红人有“超级轩”、“张大奕”“AYIKA陈艾佳”。
2019年,如涵控股顶着“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的光环登陆纳斯达克,虽然也顺利登上资本市场,等来的是更加苛刻的评判。
事实上,上市即巅峰,受困于不被看好的商业模式、过度依赖头部网红、竞争对手凭借直播风口蚕食市场,如涵控股业绩表现不尽人意、仅隔两年黯然离场。
上市两年,股价缩水超七成
如涵控股曾在2月份宣布已与RUNION Holding Limited(母公司)和RUNION Mergersub Limited(全资子公司)签订合并协议。买方集团将以每股0.7美元现金收购尚未持有的如涵控股所有已发行的普通股,交易估值约为3亿美元。
私有化于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届时如涵控股将从纳斯达克退市,此后,如涵控股成为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据悉,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在纳斯达克完成IPO,发行价为12.5美元。当日开盘即破发,引来无数争议,截至当日收盘价为7.78美元,跌幅达37.2%。
如涵在最后一个交易日报收3.4美元/股,较上市首日开盘价缩水7成。
过度依赖头部网红
如涵控股采用“网红+孵化器+供应链”的经营模式,挖掘各领域潜力KOL,旗下已经培养出张大奕、虫虫等知名带货网红。
一直以来,张大奕都是如涵的功臣。可以说,张大奕撑起了如涵控股的半壁江山。
公开资料显示,2018-2020年间,如涵控股旗下头部网红张大奕的店铺对公司贡献营收比重均在半数以上。然而,急速转弯发生在去年4月,张大奕陷入“蒋凡事件”风波,如涵控股受此拖累收入锐减,股价遭遇下挫。
如涵控股曾在财报中表示,“自2020年4月以来,顶级KOL遭受负面宣传,网店产生的产品销售大幅下降”。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如涵虽然竭力在培养新的红人,但是受困于公司超大部分营收由张大奕等头部创造。其他的红人们创造营收比例还是太少。因此,张大奕一事对公司略有影响,再加上从上市以来,如涵市值进一步缩水,未被资本市场完全认可。因此,如涵私有化之路早已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根据最新发布的财报数据,2021财年第二季度公司净收入总额为2.49亿元,同比下降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亏损为3120万元。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亏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产品销售和营销费用、履行费用等项目的支出较多。网红电商确实如人们通常所说的一样省去了从淘宝、京东等平台购买流量的成本,但是为了打造网红、维持网红的知名度和热度需要花费一笔不菲的网红维护费,其实就是变相的流量购买费用。
遭受强劲对手“碾压”
叠加2020年疫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被改变,直播电商正在“二次爆发”成为新增长点。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显示,未来国内直播电商的商品总额预计将从2019年的4168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64172亿元,2025年直播电商的商品交易总额的占比将达到23.9%,市场潜力巨大。
李佳琦、薇娅双雄争霸,网红张大奕似乎已被大众遗忘。2019年的双十一,挤进薇娅和李佳琦直播间观众人数分别超过了4000万和3000万,张大奕直播间人数则为1000万人;薇娅直播销售额超过27亿元,李佳琦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而同期张大奕旗下淘宝店的个人品牌成交额为3.4亿元。
面临电商业务、竞对、同质化等挑战。对于如涵而言,电商业务本身是一个很重的业务,需要在平台运营、供应链体系建设、用户维上、商家供零关系、履约服务上等下很大的功夫,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会有很大挑战。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说道。
庄帅进而表示,如涵面临诸多竞争对手的挑战,像快手、抖音、淘宝直播、视频号直播、小程序直播,以及哔哩哔哩出圈涉足电商等都会给如涵造成很大影响。包括像拼多多这样的电商们有自己的直播,而且它们都在下沉市场“短兵相接”,对于快手来说竞争压力不小。
或许,对直播电商前景预判错误那一刻开始,如涵控股已经遭到了时代抛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要配头孢!” 男子一个动作,店员立马报警
“喂,110吗?我这边有人购买了头孢直接吃了两大板还说之前吃了40片安眠药自己不想活了”......4月16日22时许一名男子走进海王星辰药店恍恍惚惚看起来有些不对劲他问店员小汪“有没有消炎药可以购买”小汪以为他生病不舒服便给他开了头孢没想到男子拿到头孢直接吃下去两大板嘴里还说着“半小时前我已经吃...